某制鞋企业产品中三个系列鞋用胶水是由研发人员指定的一家供应商专供,理由是该供应商的技术最先进、最稳定,此事仅由研发部负责人向相关人员授意,属于公司部门之间的“潜规则”,并未正式公开,企业老板、总经理并不知道这件事。
突然一天上午,组装线汇报异常称胶水欠料即将停产。采购向该供应商紧急调货,供应商反映这种胶水仓库里没有库存,该供应商由于公司周年庆加上业绩良好全厂集体外出旅游1周,目前正在外旅游,需要等他们旅游回来才能重新生产,其他客户处也没有相同或相似种类的胶水,希望企业可以调整一下生产计划。询问车间生产组长得知,胶水供应商在放假前曾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客户提前备货,采购也告知了车间,由于生产繁忙急于赶货加上物料员请假,一时疏忽忘记请购备库存了。
问题发生的当天下午,组装线因没有胶水开始停产。在生产协调会上,总经理指示采购部紧急向其他供应商购买,研发部负责试验并确认。第2天上午,送到厂里的3家供应商胶水被研发部全部判定为不合格;下午送到的2家供应商胶水由生产部和品管部共同测试,同样被判定为不合格。
这时,总经理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安排总经理助理向采购部拿到胶水指定供应商老板的电话,告诉管理人员自己将亲自处理。另外安排总经理助理到一家同行业合作厂家拉回了一些普通的胶水,称这些胶水就是那一家供应商老板安排人员紧急返厂制作的胶水,要求研发部、生产部、品管部再次进行试验并判定,研发部负责人试验后判定合格,生产部和品管部试验后同样判定合格。于是,车间恢复了正常生产。
一个月后,这家合作了3年多的指定供应商被企业彻底替换。这件事处理完成后,经财务统计,使用指定胶水导致价格浮动20%以上,其他供应商难以进入,企业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
一家电子公司,产品中的一款IC(集成块)被研发负责人认定为指定用料。在一次紧急出货中,【智风绩效】参与了这款欠料的追踪过程。事后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到,这款IC供应厂家少,购买渠道狭窄,单价较高,各贸易商都不愿意备货,相同功能的IC也有不少型号可以选择。后来在咨询老师的善意提醒下,由企业董事长主导,更换了这款指定用料。结合上述企业中的对策,总结了管理研发成本漏洞的主要方法和方向:
第一,关注指定用料。即使有特殊技术或特殊要求,决策者也需要了解到指定用料的原因,积极寻找替代品。通过多种渠道找到替代品,如各类展会、供应商技术会议等,了解同行业厂商是否在普遍使用还是只有自己一家企业在使用。
第二,关注指定厂商。对于指定厂商,决策者也需要了解清楚指定的理由,为了供应链的稳定,主动提出换一换。可以通过向专业人士请教求证的方式进行验证,如厂商竞争对手的业务人员、技术人员、行业资深人士等。
第三,通过制度约束,增加违规成本。与授权指定用料、指定机器设备、指定模具等的研发人员签订《廉洁合约》,明确违规处理方式,增加违规成本。
第四,对研发问题进行事后审计。对研发中出现的指定用料、指定厂商、验收标准、设计变更等影响成本的技术决策行为进行统计,事后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审计。
研发管理中的成本漏洞讲完了,来看最后一个关于总务后勤管理的成本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