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跟风,一窝蜂,赶着去失败!

浏览: 作者:绩效管理咨询公司【智风绩效】 来源:绩效管理咨询公司【智风绩效】 时间:2024-04-18 分类:绩效管理咨询,降本增效咨询
中国的互联网从诞生至今,在这个本应该创新的领域里应该有更多创新,但问题在于中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模式都是复制国外成功模式,中国企业缺乏创新力在互联网上集中表现出来

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必将引发全行业的重新洗牌。只有在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多下工夫,企业才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力拔头筹。"羊群效应"本来是说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地方还有更好的青草。"羊群效应"一般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 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模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 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IIII_副本

绩效管理咨询公司【智风绩效】认为,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自然就存在进一 步重新扩大自己竞争实力的问题。瑞典有家公司号称“填空档”的公司,其经营方针 就是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专"。该公司专门经营市场上的空缺商品,只做独家 生意。例如,1984年,在童帽市场上,硬帽多,软帽少,这年气候又偏冷,可保护耳 朵的软帽一时告紧,而这家公司奇迹般地将近50万顶软帽投放市场,结果被一抢而 空,公司大赚了一笔。该公司的市场行情情报十分准确,市场预测很少失误,一旦发 现空档,立即组织货源,及时介入,而等到其他投资者也纷至沓来时,该公司又转向 其他空档了。所以,它从来没有与其他公司正面交锋过。瑞典的这家公司当然是一个 打游击、填空档的特殊例子,但它的经营方针却能说明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花 无百日红,任何市场都不可能长盛不衰,一个成功的老板,应当随时准备转向。什么 时候考虑转向,应当从市场的症状来看问题。一般地,如果价格竞争十分激烈,平均 利润明显下降,市场需求明显衰退,大家都感到,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就意味着市场 已经饱和,应当考虑转向了。如果此时又出现了新的更好的替代产品,那么,转向问题 就迫在眉睫了。是否转向?什么时候转向?对不同实力的商家,情况是很不一样的。如 果商家的经营实力和竞争实力都是中等水平,从来也没有做过市场老板,但凭实力又不 至于被首先挤走,则可运用这样的策略,缩短战线,集中精力经营少数几个品种,以形 成拳头。如果经营实力和竞争实力较弱,在市场上本来就没有多大份额,也没有独特 的优势,那么,此时应毫不犹豫地放弃老市场,而且是越快越好。尽早退出,尚可顺 利地收回投资,将库存变成现金。稍有犹豫,就极有可能成为市场衰退的牺牲品。

中国服装企业的跟风现象,不仅表现在设计款式的跟风方面,还表现在广告宣 传、聘请形象代言人甚至表现在促销等方面上。在广告宣传方面表现在,有的服装企 业在贴牌加工阶段赚到了钱,开始转型向品牌化运作。它们看到有的企业做广告尽显 品牌风光,于是在企业管理、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等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花巨资在各 大电视台做广告,结果出现了观众看了广告后却买不到产品的怪现象。在国内服装业,请形象代言人是企业打造品牌的一个举措,但同样存在着跟风现象。有业内人士笑谈,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大小明星都被服装企业请得差不多了。在江苏常熟、福建 石狮等地服装产业基地的马路两旁的广告牌几乎成为了明星们的宣传画。但是如果请形象代言人聘请的得当,对品牌的打造甚至产品的促销将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利郎聘 请陈道明,罗蒙请刘德华,他们的气质与企业要打造的品牌有共性,对品牌的成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有的服装品牌请的形象代言人与服装的品位风格相差甚远,不但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石狮某服装品牌将其产品定位在  20~45岁的年轻一族,风格轻松潇洒,但是该企业请的代言人的年龄却是50多岁的成  熟型人士。最终的结果是,该品牌尽管做了大量的广告也无济于事。服装品牌促销活  动都跟起风来。此时正逢换季,全国各地服装市场促销大风暴又开始掀起。记者走进服装市场,满眼都是醒目的促销横幅,  "全场五折"、 "换季跳楼价"等广告语令人  心动。记者发现一些衣服的折扣非常低,有的打折已经达到一折。有服装店老板称自 己本不想这么早就打折促销,但其他商家早已开始掀起换季风暴,自己不得不跟风。 有的商家认为,别人打折,你不打的话就卖不动。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日益发展的纺  织服装产业,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必将引发全行业的重新洗牌。只有在科技、品牌、 创新等方面多下工夫,企业才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力拔头筹。

中国的互联网从诞生至今,在这个本应该创新的领域里应该有更多创 新,但问题在于中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模式都是复制国外成功模式,中国企  业缺乏创新力在互联网上集中表现出来。不仅善于模仿,而且还很会跟风, 一夜之间冒出无数个B2B、B2C、SNS  网站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事。或许这  种迅速模仿跟风地能耐可以有效阻止外国互联网企业的入侵,但影响更大的 是极大地扼杀了国内很多创新的苗头,你不敢随便亮出你的创新模式,因为 人家门户网站有的是流量、用户和实力来迅速模仿你,超越你,导致很多好  想法变成空想。中国的互联网没有所谓的英雄,那些在互联网有所收获的人  士及企业要么就是比别人早一步模仿,要么就是靠忽悠起家,说白点多数是  投机取巧者。这种情况导致能够模仿成功的其实是极少数,因为每个模式每  个领域就得是进入该领域的前一两名才算能够获得成功。而这种情况也导致  绝大多数跟风者必须面临失败。所以说中国互联网史也是失败史,每次跟风 过后都是"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所以,能够了解到互联网失败史对于想 进入互联网的企业和个人是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能够避免重复别人的失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并能够以长远的眼光坚持做适合自己的某个领域,终会获得成功的!